過年前門診人數破百, 早上8:30 進入106診間, 預約名單上出現很多新的名字, 心裡就有數了
排名第一號的C先生一早從宜蘭來搶掛#1, 卻讓我很為難, 耗了半小時很想請他回原醫院處置, 但實在於心不忍, 他甲狀腺腫瘤病史已經超過 15 年, 帶來的病歷摘要資料寥寥無幾很不完整, 是某醫學中心的宜蘭分院腫瘤科的資料, 無法知曉是哪一型的甲狀腺癌, 也沒有完整的抽血資料, 只知道甲狀腺癌轉移到肺部腫瘤大小已經 2.9 cm , 主治醫師要他選作化療(小紅莓)或標靶藥物
病友的回憶是在 2002 年因為聲帶發現腫瘤在石牌的醫學中心耳鼻喉科把喉部切除發現是甲狀腺癌, 接著又切除甲狀腺, 從那個時候就氣管切開一直留著一個洞(所以無法順利發音和講話), 又做了幾次小劑量放射碘治療 (30毫居里) , 好像效果不好於是安排一次大劑量隔離病房住院的治療, 接著幾年就被告知肺部有轉移但病灶都不大約在 0.5 cm 左右
不知為何緣故病患選擇在宜蘭追蹤, 做了怎樣的追蹤不很清楚,卻到 2.9 cm 的肺部轉移才在子女的陪同來我的門診, 病友已經 70歲, 他很納悶為什麼主治醫師等到此刻才要處理~~~ 我也很納悶啊!
1. 當初的手術為何決定氣切?
2. 為何持續幾次小劑量放射碘治療 (30毫居里)卻不直接大劑量 (100-150 mCi)?
3. 肺部有轉移病灶如果持續進展 progression 為何沒治療?
4. 仍有醫師用效果不彰的化療來治療甲狀腺癌?
門診看到接近 5:00有另一位從桃園某公立醫院轉介來的甲狀腺乳突癌濾泡變異 (PTC, fv) 期別是 pT3N1aMx , 2.8 cm 的腫瘤侵犯莢膜, 淋巴也被侵犯了, 去年手術先切除左葉再切除右葉, 今年一月中安排碘 131 掃描 (I-131 whole body scan) , 被轉介本院並告知需要大劑量治療, 從帶來的影像和資料看起來還是無法了解原醫院在術後的評估, 為了完整評估, 又得花上一點時間, 但病患卻覺得很急..... 他急著想知道病情, ~~初診就要我解釋病情, 其實應該請轉診醫院和主治醫師先跟他說明啊! 因為我也想知道!
我認為:
1. 其實開刀前該找個有完整甲狀腺團隊的醫院
2. 開刀後應該請外科醫師說明病情
3. 這個碘 131 掃描做和不做有些爭議~~ 如果原本就需要大劑量治療, 必要性就不高了
5:00過才看到#82, 還有將近20 個病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