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隱三年後現身十大癌症排行
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不到一成為「惡性」;且經過治療後都能得到相當好的控制,僅有一至一成五在癒後五年內,可能轉移他處或復發。因此,很容易忽略掉它。
林筱庭

「多虧」衛福部國健署今年「總算發現」錯讀統計資料,讓這三年來始終「神隱」的甲狀腺癌,今年能「現身」十大癌症排行中。事實上,甲狀腺癌在臨床也常常因為易發現、致死率低,飽受國人輕忽,反而因此錯失黃金治療期,導致癌細胞復發轉移,病情更加惡化。

初期至中期幾乎沒有症狀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喉頭下方兩側,分為左右兩葉,一對約重二十公克,主要功能為吸收碘,並合成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以維持身體新陳代謝。甲狀腺也會隨著年齡、性別、飲食中碘的攝取量以及環境改變,或多或少產生「結節」。

由於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不到一成為「惡性」;且經過治療後都能得到相當好的控制,術後復發機率低,僅有一至一成五在癒後五年內,可能轉移他處或復發。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總有「甲狀腺癌不是癌」的錯誤觀念,以致容易忽略掉它。

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諶鴻遠指出,他曾收治一名五十歲男性病患,甲狀腺腫瘤早已壓迫聲帶,使聲音沙啞,患者卻認為是小感冒而不以為意,直至聲帶麻痺發不出聲音,才進一步就醫檢查;但確診為甲狀腺癌後,竟然又不願配合治療。

「一年半後,癌細胞便侵犯氣管,他還是不願就醫。再隔一年,他前來就診,癌細胞已侵入軟組織及肺部,全身長滿一顆顆的腫瘤。」諶鴻遠無奈地嘆息,最後才想要治療根本來不及,藥石罔效,病患從發病到去世,前後只間隔三年。

就病程來說,甲狀腺癌初期至中期幾乎沒有症狀,直到腫瘤腫大,才較容易因摸到頸部腫塊而被察覺。後期腫瘤若壓迫氣管、聲帶,會使聲音變得沙啞、呼吸緊迫不順,若置之不理,癌細胞就有可能轉移至肺部、大腦、骨頭、肝或腎,引起全身不明原因痠軟、咳嗽。

「有明顯症狀時,大多都已經是晚期,最慘的是侵犯到全身器官,或是氣管遭咬破。」諶鴻遠表示,甲狀腺癌其實相較於其他癌症,治療相對容易,主要靠手術切除,再輔以放射碘治療,「碘會清除身上所有的甲狀腺組織與遠端轉移細胞,因此不怕癌細胞殘留,最怕的是不願配合治療。」除非遇到頑固型甲狀腺癌,才需要以標靶藥物治療。

癒後前五年及第十一年為復發高峰期

病患經手術切除甲狀腺後,須持續服用甲狀腺賀爾蒙,林口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仁德形容,「雖然人體沒有甲狀腺乍看似乎影響不大,但就像機車需要機油,若甲狀腺荷爾蒙分泌太多,會心跳加快、體重變輕,但若缺乏則會使人發胖,變得倦怠、恍神、躁鬱。」

近年因健康檢查愈加普及、儀器偵測的敏感度提高,讓甲狀腺癌愈來愈容易早期發現,林仁德指出,也因此國內的甲狀腺癌症個案人數大幅增加,並非是因罹癌可能性提高。

甲狀腺癌的致病因素至今雖不明確,但已知與肥胖、遺傳基因、環境輻射線、飲食習慣有關,網路上就曾出現傳言,牙齒與乳房的放射攝影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其實根本不用擔心。」林仁德解釋,除非是「車諾比核災」、「福島核災」,一口氣接受到大量放射性物質才有致癌疑慮。

另一種可能受輻射影響致癌,則是未滿十二歲、頭頸部曾受額外輻射曝露的幼童。「比如小時候為治療鼻咽癌、腦癌而接受放射治療,長大後很有可能會再罹患甲狀腺癌。」諶鴻遠說,此類患者也不易治療,一再復發的比例相當高。

諶鴻遠說,甲狀腺癌病人在癒後,仍須持續追蹤,一般在前五年及第十一年為復發的兩大高峰期,需透過定期回診檢查,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

腫塊有彈性、成長快速須注意

林仁德說,他曾治療過一名十歲的甲狀腺癌患者,家長不同意開刀治療,經過十年後再度就醫,才發現病灶早已轉移,癌細胞全侵入肺部、骨頭。「明明能夠好好治療,卻讓病情惡化到最後幾乎難以解決。」

林仁德也提醒,民眾在脖頸摸到腫塊也不用擔憂,甲狀腺多能透過自我檢查輕易察覺出異狀,通常腫瘤大到看到或觸摸得到,極大多數是良性腫瘤;若腫塊堅硬如同骨頭,則可能是鈣化結石。

除非腫塊如橡皮般有彈性,並會隨著吞嚥動作移動,或是不只一顆、成長速度飛快,又或者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才有可能是罹患甲狀腺癌的高危險群。「民眾不用太過擔心,只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依目前的醫療技術都能夠避免甲狀腺癌惡化。」林仁德說。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68期〉

arrow
arrow

    shen84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