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診間眼前這位陽光男孩姓李,他的父母打聽了我的名字希望聽聽我的意見。十多年前忽然發現頸部腫塊,在台中及林口兩大醫學中心的細針穿刺診斷是良性甲狀腺病灶,但前者的醫生建議手術治療其實也兼有確認診斷的意味。於是在2003年8月在林口的大醫學中心接受了左葉甲狀腺切除,然而術後緊接著就迅速切除了另外一半的甲狀腺。因為病理診斷是島狀(孤立型)癌(Insular Carcinoma),碘-131治療後接著發現肺部的病灶,接著是開胸手術摘除從甲狀腺轉移來的肺部病灶,接著又是兩次碘-131治療(150加上200毫居里)腹部也發現了病灶,証實是甲狀腺來的。最近的故事是因為腰背疼痛看骨科,輾轉到了北部醫學中心某主任級的脊椎專家,診斷是脊椎裂解(不過後來知道疼痛真正的原因是鄰近的薦腸骨長的腫瘤,也是從甲狀腺來轉移病灶),現在只好用外放射治療先控制了。問題是還有其他的處理方式嗎?

島狀(孤立型)甲狀腺癌是很不好處理的惡性腫瘤,早期被歸類在分化不良甲狀腺癌(PDTC)其癒後介於分化型及未分化型之間,我每隔1-2年就會遇到新病例但大都是從他院轉來,過去一直以為在年齡較大的人才有此種變異型的甲狀腺癌,但我最近2例(包括眼前這位20來歲的年輕人)都低於45歲,以往的文獻總是說手術後再以碘-131治療就有治療成功的機會。但是也提到因為容易轉移到肺、骨、甚至腦的機會多於一般常見的分化型甲狀腺癌,因此存活率並不高,統計上很難有可信的數字,主要是案例太少,而且病理診斷又缺乏可信度,我個人20年來的經驗發現年輕發病比較有機會長期存活。曾經問過已到天國的恩師Mazzaferri教授,這種島狀型甲狀腺癌有何良方,他也莫可奈何。不過現在有了標靶藥物是否能夠更有治癒或控制腫瘤的機會,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島狀型甲狀腺癌在過去一些經驗報告中常發現在偏大的甲狀腺節結或腫塊。病患多半知道有腫塊的時間偏長(數年之久),而且有時會有吞嚥異樣或呼吸不適的主訴。由於細針穿刺在島狀型甲狀腺癌呈現為微小濾泡(micro-follicles)為主,因此無法確切診斷,而且很容易被視為良性病灶。所以往往延誤手術的時機,島狀型甲狀腺癌如果仍保留吸收碘的能力,在手術後以大劑量放射碘治療應該是相當好的選擇。但萬一無法吸收放射碘的時候,只能仰賴症狀治療及實驗性療法了!

arrow
arrow

    shen84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