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第三屆亞太甲狀腺癌診療會議 (3rd Asia-Pacific Thyroid Cancer Management Conference) 在東京皇居鄰近的UTAGE大樓樓頂會議室召開,從甲狀腺手術,放射碘治療,甲狀腺素藥物施予到術後追蹤。大會分別請到香港,台灣(由我本人代表報告)及美、日等專家就甲狀腺癌診療最新的進展報告並提出病例分享,其他參予國家包括了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 印尼等 醫師團體。我們台灣出 席的 醫師還包括了我們團隊的 施 醫師以及友院的 樊 醫師(耕莘核醫), 黃 醫師(和信核醫), 許 醫師(北醫內科),吳醫師(台大外科)等人。


 


920是天兔(Usagi)颱風造訪台灣的日子,也剛好是我週五常規門診的日子,門診結束後趕往松山機場,此時颱風警報已發佈,台北風雨斷斷續續,天色昏暗加上時有大雨,心情忐忑不安怕的是飛機一旦延班,就可能延誤了隔天的演講,好不容易總算飛機起飛了只覺得颱風就像在後面追趕似的,平安到了東京,下榻的皇宮旅館 (Palace HotelTokyo) 12樓的窗外可以鳥瞰日本皇宮,隔著護城河一片片翠綠的林木不時傳來烏鴉的叫聲,點綴著蒼鬱古城的獨樹一格,也襯托出皇宮東洋作風不願受到鄰近林立現代西方大樓與周邊車水馬龍的紛紛擾擾。還沒吃晚餐的我在此處方圓幾百公尺竟然沒有任何有營業的店,才晚上11:00只有一間全家便利商店,去年到福島也是深夜,同樣一罐 Sapporo 加上一盒涼麵準備隔日的會議。


 


9月21日上午應邀在亞太國家代表的專家前報告最新的甲狀腺癌放射碘治療方式,其實放射碘在甲狀腺癌的治療已經不是新玩意兒,但是觀念卻一直隨著醫學新科技的出現而改變。首先是風險依據 (Risk-based)的治療,基本上低風險(病患年齡輕、腫瘤小、無淋巴侵犯且無轉移,而腫瘤細胞型態又屬典型乳突癌者)是可以考慮不用放射碘或只用低於30豪居里做為首次放射碘治療,如果甲狀腺球蛋白也在安全範圍,追蹤的頻率也可放寬到6-12個月(甚至1),反之高風險群(年齡大、腫瘤侵犯甲狀腺外、遠端轉移或腫瘤細胞型態又屬非典型者)則要用大劑量(100~200毫居里)治療,而且追蹤的頻率不可低於每三個月一次。此外因為人工甲促素 (rhTSH) 與正子影像 (PET) 的普及,所以甲狀腺癌的診療其實有比以往更為人性和安全的作法,病友不需要停服甲狀腺素4-6週,因為停止甲狀腺素補充往往帶給病友極大不舒服,甚至有生命危險,在歐美統計他們的病患甲狀腺不足的症狀是頭暈,神智不清等心神以及畏寒的問題。在我們亞洲卻以全身倦怠、體重上升、皮膚(乾燥)毛髮(脫落)及腸胃(便秘)為主。無論如何以人工甲促素注射的確可以避免這些因為甲狀腺過低帶來的不便。


 


另一方面是身體接受放射碘時的輻射排除,相較於傳統以停用甲狀腺素的方式,以往過多的放射性藥物累積於身體與造成之暴露是有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罹癌風險的,利用人工甲促素注射的好處之一就是身體能夠正常的排泄放射碘輻射藥物,所以在身體造成之暴露是可以有效降低的,但是人工甲促素注射的費用卻會限制了其普及性,此點值得廠商深思。葡萄糖正子檢查是利用腫瘤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來偵測去分化的甲狀腺癌,因為甲狀腺癌一旦〝去分化〞時就喪失或降低吸收碘的能力,無法以放射碘偵測更不用說要治療了。以正子影像可以尋找此類腫瘤並且以其他可行的治療(例如手術或標靶藥物)來控制甲狀腺癌。


 


922的會議一開始討論是否要在亞洲地區訂定甲狀腺癌診治之規範,目前除了日本和大陸以外的亞洲國家多以美國甲狀腺協會2009年訂定的指引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2009 guidelines)為藍本(我們台灣多數醫院大約70~80% 謹守此指引),反觀在日本因為缺乏放射碘(據了解日本政府與人民有恐核傾向)也缺乏隔離病房,所以不常使用放射碘治療,而且外科手術也以局部切除(只切患有腫瘤的一葉)。因此造成復發與轉移相對風險增加,由於其日本甲狀腺癌死亡率是歐美的兩倍,較韓國多25~30%,美國的Magner教授與很多學者認為這就是局部切除與不使用放射碘治療的結果;但是與會的日本籍祖傳三代都研究甲狀腺的野口醫師(Dr. Noguchi) 對此與美國的Magner教授說法有所〝異〞見,他認為包括他祖上三代與多數日本專家覺得切除一半甲狀腺加上淋巴腺摘除,再以超音波定期(每幾個月?)追蹤,一可以避免病友需要補充甲狀腺素的困擾,又可以少用放射碘治療。但美國專家認為不論如何,甲狀腺素的使用無可避免,而且放射碘可以摧毀肉眼無法看見的腫瘤及殘餘組織,方便日後的追蹤。國情不同當然很難說清誰是誰非!但是日本專家被指責造成高死亡率當然很不悅。


 


野口醫師特別針對日本人自己都承認的甲狀腺癌高死亡率做了註解:因為日本人養生特別好所以長壽,甲狀腺癌長的又慢所以在日本病患可以看到較多因甲狀腺癌死亡的案例統計,反之歐美人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又不愛惜身體)往往早逝於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因此還沒看到甲狀腺癌死亡就結束生命了,因此低估或〝稀釋〞了歐美甲狀腺癌的死亡率。野口醫師流暢的英文(他留學美加多年)卻透著東洋武士自信和他祖傳對甲狀腺癌必殺的眼神,坐在美國的Magner教授旁的我忍不住只好走出會場,想到日本皇宮何以能夠不受到鄰近西方大樓與周邊車水馬龍的紛紛擾擾啊。


 


看到日本與美國專家的針鋒相對,我們台灣介於美、日之間(我們不少醫師也都像日本專家習慣於局部切除,不用放射碘),再看看死亡率的比較真是很難取捨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n84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